早期运煤河南端闫庄老闸口
开平煤矿诞生以前,唐山与天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联系,两地之间的路非常难走,人们大多乘马车或步行。如果到雨季,可以说几乎是无路可走,由唐山向天津运输货物,价格非常高。
从天津到唐山,大约需两天的时间。
第一天,从天津出发,走到芦台就已经天黑。第二天,从芦台出发,天黑时才到开平镇,路途中除了一两处村镇,大多是荒原地貌,遍地是野草和芦苇。
1869年,庵特生从天津到开平勘察煤田情况,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那天早晨从天津动身,当天晚上到达北塘河上的芦台,旅程计一百二十里。从天津到芦台,经过的地方是一片平原,十分荒凉;有些地方连一栋房舍一棵树都看不见,又有些地方只有几块地种着麦子和黍子,但大部分的地上是野草和芦苇······第二天从芦台动身,当天晚上到达开平,旅程计一百二十里。······从芦台往开平的路上,最初五六十里地方很像从天津到芦台路上的情况;过了这一带,地渐有高低,看得到农田和树木了,愈近开平愈密,景色也美多了。
芦台到唐山中间,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王兰庄。据《丰润县志》记载,早在清代,王兰庄就是丰润南部重镇,雍正年间,曾是皇家“营田”。陡河在王兰庄东侧南入涧河出海。
庵特生到开平考察7年后,光绪二年(1876年)九月十九日,时任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也到开平勘察煤田情况。因为是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大多时候寄希望于河道运输,他乘船由大沽(现属塘沽)至北塘口,乘船到芦台上岸,再乘马车至芦台东北方向王兰庄歇脚。是年九月二十一日早,唐廷枢一行从王兰庄出发,晚上才到开平。
最早,庵特生还核算了运费情况。他按当年的物价计算道:
从开平到天津路上,有三十五里很难走的道路,煤窑窑主和车夫们都索价较高,最低的煤价是三百文一担,每担九十五斤。大车运价二百八十五文至三百文一担,运到芦台;从芦台到天津驳船运价九十二文一担。
按照如此算法,由唐山到芦台与从芦台到天津相比,大约同样距离的情况下,陆运的费用是水运费用的三倍还多。
由此看出,当年唐廷枢主持创办开平煤矿的初期,便考虑到了修河道运输的必要性,这可以大大节约煤炭运输成本。
来源/开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