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谚语道,“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十五开鬼门”。在老传统里,每年的农历七月被称作“鬼月”,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则被称作“鬼节”。在咱们祭祀祖先的节日里,除了清明节、寒食节外,七月十五中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
从这个节日背后蕴含的含义来看,它是在提醒我们尊重祖先,勿忘先人,同时也是在传承“敬祖尊宗, 慎终追远”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我国很多地方,人们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并且有很多的习俗和讲究。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谨记老传统:做3事,食3宝,寓意压住“霉运”,为家人祈福平安。
做3事
1、祭祀祖先
自上古时期起,七月十五就是民间的祭祖节,人们会摆上牲醴、果品、酒等,向祖先表达思念之情,求得祖先保佑,为家人祈福平安。这背后传承的,是 敬祖尽孝的孝道文化,和对祖先的敬畏之情。
2、放河灯祈福
七月十五放河灯的习俗,据说源自元宵节(上元节)的张灯习俗。老传统认为,上元是人节,灯要放在陆地上,中元则是“鬼”节,灯要放在水里。因此,人们会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七月十五的晚上将其放在江河湖海中,任其漂浮。放河灯背后的寓意,象征着 普渡与祈福。
3、扫墓烧纸钱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传统文化里祭扫先祖的节日,人们还会来到祖先的坟前祭扫,并给故去的亲人烧纸钱,寓意“送钱”。不过,如今很多地方都不提倡明火,以避免因此带来的火灾隐患。
食3宝
1、吃饺子
饺子,是中国传统节日里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样节庆美食。因其外表酷似元宝,代表福气,因此人们常借助吃饺子,来表达吉祥的寓意。七月十五吃饺子,象征着吃进福气,赶走“霉运”。
2、吃鸭肉
关于七月十五的饮食习俗,农村有句谚语道,“七月半怕水,七月半要吃鸭”,与此相近的还有“七月半吃只鸭,万事不用怕”。老传统认为,鸭音同“压”,有压住“霉运”的寓意。此外,中元节刚好处在夏秋季节的转折点,吃鸭肉还可以去除燥热。
【推荐食谱:啤酒鸭】
食材准备:鸭子1只、啤酒1瓶(600毫升左右)、生姜5片、大蒜3瓣、料酒1勺、豆瓣酱2勺、老抽1勺
1、鸭子洗净斩块,放入沸水中,加1勺料酒,煮至表面不断有浮沫出来后,撇去浮沫,捞出来洗净;
2、热锅加油,放入生姜和大蒜炒香,再倒入鸭肉,炒至鸭肉表面水分变得略干、有鸭油出来后,加2勺豆瓣酱、1勺老抽,翻炒均匀,然后倒入啤酒;
3、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1个小时,然后再转大火将汁收干即可,豆瓣酱本身已经有咸味了,因此整道菜无需再放咸味调料。
3、吃茄饼
在七月十五这一天,有些地方还有吃茄饼的习俗。人们会将新鲜的茄子切成薄片,再裹上面粉用油煎炸。农历七月十五吃茄饼,这背后有2个说法:一是人们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的干粮;二是茄音似“邪”,吃茄饼象征吃掉邪气,有辟邪之意。
【推荐食谱:茄饼】
食材准备:茄子1根、鸡蛋2个、面粉100克、淀粉半勺、十三香1勺、食盐适量
1、茄子洗净去两头,切成薄片状;鸡蛋敲入碗中打散,再加入适量面粉、半勺淀粉、1勺十三香、适量食盐,搅匀后分多次加水,将面糊调成能挂在茄子上面的浓稠度即可;
2、将茄子放入面糊中,使其均匀裹上面糊,然后放入油锅中,炸至表面变焦黄后,即可盛盘,吃的时候还可以蘸点番茄酱。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随手点个关注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