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一则 #小学生指出教材配图不合理教材改了# 的话题热度升了起来,起因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一篇《鹿角与鹿脚》的故事,改编自《伊索寓言》。大意是讲一只美丽的鹿,欣赏着自己漂亮的鹿角,却嫌弃着自己的脚,这时一只狮子朝它扑来,它逃跑的时候鹿角被树枝缠住,差点被狮子抓住,好不容易挣脱,凭借四足飞奔脱离险境。以此比喻好看和实用的差别。
而浙江台州的陈同学爱好动物,指出这里有不合理的地方。因为文章配图是一只身上带有白色斑点的鹿,他认为这是一只梅花鹿,而梅花鹿只生活在亚洲东部,狮子生活在非洲和印度,它们二者是不会相遇的。他咨询一些相关单位也得到了鼓励,便向教材出版社写信指出这插图不合理。没想到出版社回信了,虽然说这只是寓言故事,与现实不一定完全吻合,但新的课本还真的改版了,配图改成了一只没有斑点花纹的鹿。为此,这位同学的善于思考和求知的精神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赞赏。
陈同学的科学求真精神是值得表扬的,出版社的积极回应也做出了好的表率。不过,既然是牵涉到动物学方面的科学问题,真要细细考察,这个结论却下早了。就课本原文来看,没有明写鹿的品种,那么插图的问题就归结到“斑点花纹的鹿能否遇到狮子?”上来了。而答案却是肯定的!先不废话,上图!
这张有点残酷的照片中一只狮子正在大快朵颐,面前是一只布满白色斑点的鹿类尸体。这张照片来自印度的摄影师,我们都知道印度分布着世界上仅存的亚洲狮,而这只看起来非常像梅花鹿的动物是什么呢?答案是斑鹿,这是一种仅产于南亚地区的鹿科动物,因为我去过印度很多次,这种鹿在印度是非常常见的,而且它在亚洲狮的保护区也有分布,是狮子的常规猎物之一。
对于上述那则寓言,如果追溯到伊索的古希腊时代,可能还有黇鹿等鹿类可以符合条件,因为,黇鹿分布于欧洲南部到中亚地区,与中亚的狮子是可以相遇的。黇鹿也是满身的白色斑点,不过它的角跟梅花鹿差别比较大,而今天的中亚已经没有狮子了。回到课文和配图来说,原来的配图(也许编辑下意识也是按梅花鹿来画的)放到当下的时代,能与狮子相遇的“带斑点的鹿”最符合的就是斑鹿了。所以,原版的课文插图不改也不算错的。
以上其实也就是较个真,中国人看到带斑点的鹿就下意识的认为是梅花鹿,这很正常,毕竟梅花鹿是我们最熟悉的鹿科动物了。而印度斑鹿也确实是与梅花鹿非常相似,我曾经把斑鹿照片给朋友看,非动物专业的朋友几乎都以为是梅花鹿。网络上搜索梅花鹿照片,也有相当一部分图片其实是斑鹿。对于我们邻国分布非常广泛,而我们大众却很少了解的一种动物,我觉得有必要好好聊聊。
梅花鹿和斑鹿都属Cetartiodactyla鲸偶蹄目——Cervidae鹿科——Cervus鹿属的动物。梅花鹿英文名叫Sika Deer,拉丁学名 Cervus nippon (Temminck, 1838)。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大陆和岛屿,现在野生种群国外存于日本、俄罗斯东部,越南的可能还有少量。中国国内的野生种群仅存于东北及四川、浙江、江西、广西及台湾南部等地区。其他地区可能还有零星分布。梅花鹿在国内已属濒危状态,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由于梅花鹿养殖业发达,动物园圈养数量也很大,因此还有不少梅花鹿逃逸或被野放于其他国家或地区。
斑鹿英文名spotted deer,学名 Cervus axis 或 Axis axis (Erxleben, 1777)。印地语称Cheetal 或被英文转写成Chital,意思也是斑点。斑鹿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南亚广泛分布,几乎包括整个印度,以及尼泊尔、不丹、孟加拉、斯里兰卡。在印度分布的西面边界到达拉贾斯坦邦中部和古吉拉特邦东部也就是亚洲狮的分布范围。斑鹿在IUCN保护名录中属无危(LC),但在保护区以外也遭受着偷猎和放牧等的威胁。
斑鹿也许是最像梅花鹿的鹿类了,都有着相似的体型体色和标志性的白色斑点。那么,除了分布地域性,单从外形特征来看,如何区分这两种美丽的鹿呢?最明显的区别是以下三点:
首先是尾部。两种鹿都有一条黑色的背脊线,但到了尾部分出了区别。梅花鹿的尾部有白色的臀斑,也就是个较大的白屁股,另外有黑色的像“T”形的毛发,不同的亚种或季节还有少许区别,如黑色变浅,但总的来说是很显眼的。而斑鹿的尾巴扁平,下面为白色,上面则是与体色几乎相同或略浅的橙色或褐色。
其次是颈部。斑鹿颈部正面咽喉下方有一大块白色斑,边界清晰。而梅花鹿颈部前方只是颜色较浅,或者有白色斑但不明显。
第三点,斑鹿生活在气候温暖的南亚,全年体色基本一致。而梅花鹿夏季为橙红色短毛,白色斑点清晰,到了冬季则换上较厚的冬毛,毛色为深褐,白色斑点隐藏或不清晰。
另外,二者雄鹿的角也有区别。梅花鹿角每侧通常为4叉。而斑鹿角通常只有3叉,成年雄鹿的第三叉特别长。
其他还有一些特征,比如体型上虽然都属中型,梅花鹿雄鹿体重可达100——150公斤,而斑鹿的雄鹿一般是70——85公斤,虽然斑鹿的体型较小,它的角却很大,最长的记录是105cm。二者在白色斑点的细节上也有不同,头部的黑色也有差异,这些就需要仔细比较才能区别的了。
因为我多次在印度的动物保护区和国家公园Safari,可以很容易看到这种美丽的鹿。它们生活在树木稀疏的森林或者平原草地,通常结成几只或十几只的家庭群活动,跟一般的群居动物一样,由一只成年雄性的家长带领数只雌鹿和小鹿。在开阔的平原,它们也可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生活。
由于气候温暖,斑鹿全年都可产仔。小鹿出生后不久(数小时)就能站立奔跑以躲避天敌。这是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鹿,它的妈妈还在为它舔舐毛发,真可谓舐犊情深。
在印度喜马拉雅南麓的森林欣赏动物是充满童话感的经历。在幽深的森林大树下,开满小花的巨大倒木上,小鹿随妈妈一跃而过。
幼雄鹿第二年开始长角,三年才能性成熟。成年后的雄鹿就会离开鹿群单过或者结成雄性小群。前面那则寓言还有一点比较符合事实的是,雄鹿因为角很长,要用于争夺配偶的打斗或者展示,而在较密的丛林中奔跑时就有可能被树枝挂住或者减低速度,这样使雄鹿反而更容易被猛兽捕食。
斑鹿的天敌,首推南亚分布较广的孟加拉虎,以及印度豹、古吉拉特的亚洲狮,还有亚洲豺群等。正是由于数量丰富的有蹄类动物,才使孟加拉虎的保护状态在各个虎亚种中属最好的。而这些动物在保护区与人类互相不干扰,又习惯了有观赏动物的游客,因此状态放松,人们也能较近距离的欣赏这种美丽的野生动物。
为了应对猛兽的捕食,斑鹿经常与叶猴、水鹿、蓝牛等生活在一起,守望相助。一旦发现猛虎的踪迹,鹿类会前蹄踏地鸣叫,叶猴和孔雀也会发出警报叫声,从而赢得逃跑的机会。在鹿群低头进食的时候,也始终有一两只鹿保持警惕,抬头观察四周。
总之,斑鹿是印度的一种特色动物,它与梅花鹿相似又有自己的特点。关键是在印度的保护区,种群丰沛,生态链完整,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去真正体验自然的和谐与美丽。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喜欢自然、热爱动物的朋友有机会可以随我的生态旅行团一起去印度Safari。